中医药发展迎来新的里程碑


2023年2月23日中国中医药报推出中医药三年抗疫成效特刊,1至8版全彩印刷,此为头版

中医药3年抗疫成效丨特稿

三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的历程极不平凡,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再一次经受住了实践考验,护佑了人民健康,展现了中华民族瑰宝的时代价值——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研时的讲话

曾经,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大考”,如何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是一道新的世界性难题。

三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最好的答卷。

中西医协同写就的“中国方案”,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时代的中医药人,在中国抗疫的伟大篇章里,书写的信念、智慧、力量、勇气,必将镌刻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必将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出崭新步伐。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中医药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在抗疫考验中得以彰显

历史的笔墨在此记录,2023年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

从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我国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均是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主动转向、主动作为的战略决策。

2023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群众是认可的,成效是巨大的。

时间回到三年多前,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选派两批高级别专家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把握疾病发病基本情况,研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2020年1月25日,庚子年正月初一,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急驰武汉,挺进疫情“风暴眼”金银潭医院,接管南一病区,中医首次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组建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773人驰援武汉,中医药系统4900余人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首次探索实施大范围有组织的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方舱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等,这一系列创新做法,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医药抗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

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形成了覆盖疾病全周期的中医诊疗方案,公开发布多语种中医诊疗方案向全球介绍分享。

三年多来,我国有效处置了100多起聚集性疫情,中医药“场场不落”全程参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治疗、康复措施,各地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普遍应用了中医药,中医药抗疫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医药方案不断优化完善,纳入第三版至第十版国家诊疗方案,指导全国各地开展规范化、同质化中医药治疗;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筛选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有效方剂,体现了中医辨病辨证相统一,抗疫“三方”完成成果转化;强化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

实践证明,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中医药能快速改善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临床症状,阻断病情发展;对重型危重型患者,能在稳定血氧饱和度、抑制炎症风暴、退高热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治愈率;对恢复期,能较快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有关症状。

实践证明,坚持用中国办法可以有效破解防控难题。作为中华民族原创医学科学的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全方位发力,不管新冠毒株如何变异,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始终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的1号文件——《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明确要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经历疫情大考,中医药不仅给党和人民交上了优异答卷,应急救治能力也明显提高。

——组建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专家委员会,第一时间对中医救治提供指导。

——按照“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总体要求,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组建35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33个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35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33个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覆盖所有省份。

——财政部安排抗疫特别国债20亿元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

——各地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建设,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设置了发热门诊,全国中医医疗机构ICU床位数从2019年的1.4万张达到20082张,可转化ICU床位10039张。

——科技部设立15个国家级中医药抗疫科研项目,组建专业研究团队,极大提升了中医药应急临床科研能力。

——组建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遴选人才库成员2万余人。

经历疫情,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明显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三年多来,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各地的新闻发布会及时解读中医药抗疫方案举措,持续宣介中医药优势作用。媒体频频发声,立体化、全过程呈现中医药抗疫全景。权威中医药专家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开展科普,指导群众就医用药、居家康复。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这次抗疫中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推动中医药关口前移早期干预——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优防控效果

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防治疫病的独特理论和实践。当疫情来袭,面对未知的病毒,中医药“早介入、深参与、广覆盖”,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

在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中央指导组指导下,确立了“关口前移、中西医结合、分类施策、救治与科研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坚持“早介入、深参与、广覆盖”,提出在医学观察、轻症治疗和恢复期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在重症、危重症期实行中西医结合、“一人一策”。

从处置聚集性疫情中总结经验做法,制定《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医药防治工作指引》,探索形成了“第一时间启动中医药参与的应急防控指挥和救治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应用中医药防控救治方案、第一时间有中医药专家团队、第一时间用上中药”的“四个第一”工作模式。

在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中,组织实施大规模中医药干预行动,健全中医药分级救治体系,中医药在减少发病、减少转重、减少病亡、减少核酸转阴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也是疫情中的脆弱人群。通过对人群快速分类,促进关口前移,及早使用中医药干预,有力加强了对脆弱人群的保护。

各地在抗疫实践中,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结合当地气候和人群体质特点,制定中医药干预方案,以“中药漫灌”的方式进行早期干预已成为防疫治疫“中国方案”的重要经验。

关口前移、早期干预,中医药“治未病”的智慧,成为疫情防控中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优防控效果的“密码”之一。中医药凭其简、便、廉、验的优势,通过早期介入与病毒决斗,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宝贵时间并节约了成本。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对群众就医用药的普遍需求,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大大提高了中医药可及性。

——《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印发,强调要抓住“早”“快”的原则,让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初期尽早介入,及时遏制轻症病人向重型、危重型发展。

——《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印发,“中药大锅汤”在基层得到更广泛地使用。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印发,为广大群众推荐70种中成药供居家治疗使用。

在四川省安岳县,截至2022年底,累计为特殊人群发放中药颗粒剂5万余服、中药饮片3万余服,为敬老院、学校、社区等发放“中药大锅汤”15万余份,中医药防疫效果显著。

不仅是四川,三年多来,面对疫情防控各个阶段要求,各地迅速反应,广阔中华大地,悠悠中药飘香。

——中医药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稳步前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行先试,蹚出中医药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发展新路。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基本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全国88.3%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有中医类临床科室。

建立“四有”模式——开创我国中西医防治重大传染病的新局面

三年多来,我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两种医学在防控新冠疫情中的作用,释放了两种医学的叠加优势。

特别是探索形成的“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四有”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开创了我国中西医防治重大传染病的新局面,为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协作攻关提供了更为成熟的实践,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道路的自信。

在大上海保卫战中,中西医专家联合组成专家组,联合制定完善诊疗方案,建立起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机制,“四有”模式不断完善健全。高规格的中医专家团队,一起参加重症患者病情研判分析,各病区均配有主管中医医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治疗,为上海救治新冠危重症患者注入强大中医力量。

不仅是上海,在河南郑州,“国家级、省级、病区级”三级中医师责任制建立起来,病区实行中医、西医双主任制。

在吉林,“三主任”“三护士长”中西医联合救治诊疗模式得到推广,进一步强化中医主任在病区管理中的作用。

在香港,首次推动建立起中西医深度融合工作机制,中医专家首次进入“红区”参与新冠患者查房,翻开历史新篇。

三年多来,“四有”模式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极大提高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救治能力,在患者救治过程,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2023年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关于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西医协同救治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发挥“四有”模式,各地中西医协同机制不断得以深化,平稳推动“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

——安徽省依托3所省管公立中医医院和4所综合医院中医科,组建4个省级新冠病毒感染中医救治专家组,每个专家组有4名呼吸、重症中医师,分片包保16个市,采取实地巡诊、线上会诊等方式开展新冠病毒感染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

——山东省制定了新冠“乙类乙管”阶段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工作手册,梳理16个新冠病毒感染常见临床表现,归纳出4个症候群,拟定新冠治疗中药协定处方。

——江苏省组织省医学会主要成员和中医专家,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重症、中医等专项培训,中医系统参加重症培训12797人,普及培训34630人。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各地相继迎来重症高峰,为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救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围绕几种常见的重型和危重型人群,给出以症状为突出特点的加减变化,给予临床医生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细化对重症病例的中医治疗内容,病证结合,更加贴合临床实际,方便非中医专业医护人员使用,积极培训推广,增强对中医临床救治的指导。同时组建中医巡回医疗组,开展农村地区中医新冠救治巡回医疗。

三年多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临床科研应急攻关机制,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设立132项局应急专项课题,为筛选有效治疗药物、优化诊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撑。并根据疫情发展新特点、感染人群新变化,发布《中医药临床科研应急攻关工作指引》,建立起“国家局-省中医药局”应急科研联络机制。协同国家药监局推进中药审评审批改革,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中医药“三结合”证据体系。支持研制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具有丰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中药新药,充分体现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导思想,全力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西医结合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汇聚成抗击疫情爬坡过坎的磅礴力量。

中医药“走出去”蹄疾步稳——开启中医药事业发展新篇章

传统医学在抗击疫情中显示出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正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抗疫主战场的新引擎。

三年多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指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抗疫有效方药在29个国家注册使用。

——公开发布多语种版新冠中医药诊疗方案,支持举办110余场抗疫专家视频交流和直播活动,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和经验。

——选派54名中医师,加入对外医疗专家组,赴28个国家帮助当地政府防控疫情,组建3支国家中医医疗队赴外救治821名中资机构员工,根据需求向1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防疫中药产品。

——举办“中医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论坛”“金砖国家传统中医药高级别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深化中医药抗疫国际合作,推介中医药抗疫经验。

——依托中医药海外中心,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科普宣传等方式,为当地民众普及中医药抗疫知识并提供中医药抗疫服务。

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报告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药走向世界迈出新步伐,中医药表现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认可。

津巴布韦政府在津最大医院设立中医科,向当地民众提供多样化医疗服务。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中医药开辟展示窗,以抗击疫情的成绩单,向八方宾客,展现中医药传承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中国国家层面首次向外派遣了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直接推动了中柬中医药中心的建立,助写中柬友谊新篇章。

中医药的身影活跃在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国际大型展会现场,随着中医药抗疫国际合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和加强中药援外等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切实进展,中医药正焕发新的活力,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流光溢彩,华灯初上;工厂车间,生产忙碌;山乡田野,春耕正忙。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3年新年贺词,字字温暖、句句恳切。

三年多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出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为我们抗击疫情,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年多来,中医药优势的充分发挥,让我们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毒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把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

中医药人生动诠释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浪潮同频共振,刻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史册。

来源:中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