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练导引 张弛有道益身心 ---向奋斗在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导引是祖国传统医学六大体系(针、灸、砭、药、导引、按跷)之一,是中医治未病和祛病疗疾的主要手段,通过舒筋骨、调气血,扶正气,祛病邪对困扰现代社会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和中老年慢性疾病的预防、康复有显著效果和积极意义。

本文从中医导引学的角度,为持续奋斗在战“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居家隔离的人员,提供缓解身心疲劳的导引方法。

导引方法分为三组,分别适用于清晨热身活血,用餐前醒脾胃和睡前放松身心。

所有方法均取自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和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坐姿八段锦导引法”。每势三分钟,不受场地限制,及时舒缓身心疲劳。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每一势都针对性的疏导人体一条经筋,濡养相应的经络和脏腑。加之不受练习场地和时间限制,及时消除身心疲劳,非常适合现代人学习使用。青少年习练易筋导引可强筋壮骨,促进体格发育。成人习练易筋导引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防止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的产生。


“坐姿八段锦导引法”是一套理法、技法完备的中医导引法,通过对人体八个重要的生理部位进行导引调摄,利关节,调气血,阴平阳秘,定心安神。历史上多传承于医家、文人,又称“文八段”。

十年来,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陆续开展非遗在校园、在社区、在乡村工作,累计传习人数超过80万。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六科等合作,应用易筋经导引法在帕金森病等帕金森氏症、骨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及肺肿瘤康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临床探索。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导引学》

帕金森病导引康复法(图解)


以下视频由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级传统医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演示。

一、清晨:热身活血

此势取自“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预备势”

通过对周身大关节“闭合-开启”的锻炼,舒筋活络,促进气血循行,起到热身活血之功效。

每日清晨花三分钟时间做三组预备势,有助于涵养正气,排浊纳清。



二、餐前:醒脾养胃

脾胃是情绪的晴雨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下,容易出现“食不安顿”,长此以往不利于健康,

此势取自“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收势”有醒脾养胃之功效。

注意:导引势若出现打嗝,肠鸣,矢气等现象均属正常反应。



三、睡前:放松身心

此势取自“坐姿八段锦导引法-叉手双虚托、背后摩精门”

此势取自“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收势”有醒脾养胃之功效。

可在床上完成,有助于放松肩、肘、腕、颈、腰、背、膝、踝等大关节,舒缓身心,有益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