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出走的睡眠

张振贤 黄瑶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传统医学科

晚上睡不着 睡着容易醒 梦多质量差 白天没精神 情绪焦躁不安 丢三落四记性差?

快来拯救出走的睡眠吧!

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睡眠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一、多个角度看失眠

失眠的全称叫作睡眠障碍

包括睡眠指数、睡眠质量的降低及 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节奏的紊乱。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

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脾胃不和、 痰火上扰都是不寐的原因,多与

心、肝、脾、肾有密切关系。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以至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有虚实之分,实证由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阳不入阴而致;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肾不 交、心神失养,阴不纳阳而发。病久可出现虚实夹杂。

二、探索神秘的睡眠

睡眠如何分期

睡眠状态可以分为两期:

···非快速眼动期(简称NREM期)

···快速眼动期(简称REM期)

拥有各自特征性的脑电图表现及眼球活动变化。

NREM时相睡眠

根据睡眠深度的由浅入深又可分为I~IV期(S1~S4)。

I期睡眠即浅睡眠

是清醒至深睡的过渡阶段,仅占整个睡眠时长的5%。这是个容易入睡也同样易醒的阶段,眼球与肌肉活动都很慢。

II期睡眠

占人睡眠时长的45%,此时眼动停止、眼睑缓慢开合,大脑活动减速,大脑和身体逐渐进入无意识状态。

III期、IV期睡眠为深睡眠

此时尽管睡眠已深,但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肌张力,是机体修复、促进生长、精力恢复的重要阶段,也是免疫系统最活跃的阶段。

·······时间飞逝(90分钟)

快动眼REM期

特征是眼球快速转动。

此阶段,体内各种代谢功能显著增加,以保证大脑组织蛋白的合成和消耗物质的补充,为第二天的活动积蓄能量。

整个睡眠阶段在深浅睡眠不断交替中度过,这样的NREM-REM睡眠周期会反复循环3-5次。

深睡眠对人体尤为重要,能反映睡眠质量。

如何监测睡眠——多导睡眠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仪科学监测人的整夜睡眠情况,得到脑电、眼电、下颌肌电、心电、血氧、鼾声、肢动、体位等多个参数,再经由仪器分析及人工核实后获得结果。

根据测得的脑电图情况,可以将人们的睡眠分为典型分期,即深、浅睡眠。

三、如何改善失眠

确定目标

1、改善睡眠治疗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

2、恢复日间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防止短期失眠转化成慢性失眠

4、减少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共病风险

5、尽可能避免包括药物在内的各种干预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

干预方式

1、心理治疗:睡眠卫生教育和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2、药物治疗:长期使用具有不良反应、成瘾性等潜在风险

3、物理治疗:光照疗法、芳香疗法、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4、中医治疗:个体化辨证论治

寐寤——睡眠-觉醒,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的一种表现。

人的阴阳消长与自然相应,具有明显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与觉醒交替出现,形成周期性的昼夜节律因此寐寤调适也是阴平阳秘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医治疗不寐从调和阴阳开始!

日常调摄中提倡“恬淡虚无”,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规律,睡前也应当避免生气、胡思乱想,以放松的心情迎接“美梦”。

治疗上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通过中药口服或针灸、功法

泻其有余: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食导滞

补其不足: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

调和人体气血阴阳,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口服中药及茶饮:

根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中药配 伍,以调节阴阳、疏肝泻火、清热 化痰、养心健脾为主,调养心神, 标本兼治,从根本改善睡眠。

中医外治治疗:

配合药物作用,刺激穴位、提高药物的吸收,双管齐下,提高睡眠质量。

中药穴位敷贴根据症状,选择相应,刺激经络、疏通血脉。

中药泡脚运用中药药性、温水泡脚,刺激足部穴位,引火归元。

★安神茶饮

成份:酸枣仁6g,茯神6g

心火旺者,加灯芯草1g、百合5g;

气滞肝郁者,加合欢花5g、玫瑰花5g;

水煎煮至沸后泡茶饮用

★助眠足浴

成份:黄芪15g,当归15g,干姜10g,红花10g,路路通15g,夜交藤30g,灯芯草10g,罗布麻叶15g

水煎煮至1000ml,待水温达40℃左右时开始足浴,水没过双足踝部。每次足浴时长约15-20分钟。注意防止烫伤,尤其是糖尿病皮肤感觉异常者。

参考文献:

•[1]马素亚,李婷,魏明清,倪敬年,徐筱青,王旭,姚璇,周英奕,时晶.乌灵胶囊治疗睡眠障碍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J/OL].世界中医药:1-17[2021-09-06].

•[2]韩彬彬,王闪闪,孙玉静,赵国安,李燕,张敏,艾思志.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09):1053-1056.

•[3]王拓然,韩颖,杜茂波,刘兵,项砚华,杜晓会,李哲贤,焦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失眠障碍的应用现况与分析[J].中医杂志,2021,62(17):1546-1552.

•[4]卢启冉,王利凯,邓蕊.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2(04):291-297.

•[5]赵媛,蒋成刚.自助式心理干预体系对孕早期女性心理及睡眠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08):1095-1101.

•[6]马海婷,仪凡,王丽霞,张根明.阴阳分治理论对改善“昼不精,夜不瞑”失眠状态的探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04):52-54.

•[7]吕鹏,李芮.中医五音疗法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21,41(08):1291-1296.

•[8]卢玉俊,杨文媛,于小刚,李应东.更年期失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9):6-7.

•[9]陶南娟,王志姝,胡燕玲.头部经络梳理改善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21,20(02):40-42.

•[10]周璇梓,王倩,唐艳.中医心理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3):373-375.

•[11]金群,张守亚,杜志梅.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相关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心理健康指导干预机制[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07):1666-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