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柑

作者:意蕴

《本草纲目》不仅仅对中医药事业有巨大的贡献,还是生活日常实用品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本系列就来列举一些常见及常用的药品,供观者了解,但是否真实适用于观者本人,请咨询中医医师或药师。

秋冬时节,橘及柑纷纷上市,可知橘及柑也是《本草纲目》中具有功效的药食同源之品。

先来介绍一下橘,又名绿橘、红橘、朱砂柑等,通常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地带。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是秋冬时节非常常见,也易购买到的一种水果。

橘(北方叫橘子,南方叫桔子,两个字是指同一种水果)果实较小,常为扁圆形,皮色橙红、朱红或橙黄。果皮薄而宽松,海绵层薄,质韧,容易剥离,囊瓣7至11个。味甜或酸,种子呈尖细状,不耐贮藏。常见的桔子有:砂糖橘、蜜橘、贡桔、冰糖橘、南丰橘等,都不是做陈皮的材料。

橘子一身是宝,橘肉具有开胃理气、止咳润肺的功效,主治胸膈结气、呕逆、消渴(糖尿病)等症;橘络具有通络、理气、化痰的功效,主治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橘叶具有消肿散痛的功效,主治肺痈、乳痈、胁痛等;橘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主治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橘皮具有疏肝行气、化痰散结的功效,主治乳痈、乳房结块、胸胁胀痛、疝气。

需要注意的是橘性温,风寒咳嗽及有痰饮者不宜食用橘,且橘子不宜与萝卜、牛奶同食。

柑又名金实、柑子、木奴、蜜桶柑、招柑等,每年秋季果实成熟时采用,鲜用。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州一带,以新会、四会栽培最多;其次,在广州近郊地区也有栽培。

柑果实较大,近于球形,皮显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果皮粗厚,海绵层厚,质松,剥皮稍难, 种子呈卵形,味甜酸适度,耐储藏。常见的柑子有:潮州柑、新会柑、芦柑、金柑,柑子才是制做陈皮的材料,新会柑制作的陈皮才是正宗的陈皮 。

柑同样也一身是宝,柑果具有清热生津、醒酒利尿的功效,主治口渴欲饮、醒酒、小便不利等症;柑叶具有消肿散毒的功效,主治乳痈、乳吹、乳岩(乳腺癌)、胁痛;柑核具有温肾止痛、行气散结的功效,主治腰痛、膀胱气痛、小肠疝气、睾丸偏坠肿痛;柑皮具有下气、调中、化痰、醒酒的功效,主治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

需要注意的是柑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柑,且柑也不宜与萝卜、牛奶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