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系统获奖项目简介(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项目名称: 基于“复元醒脑”中医传承创新理论防治急性脑梗死系列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完 成 人: 方邦江、周爽、陈淼、王长德、陈振翼、郭全、孙丽华、耿赟、凌丽

该项目属于中医急症应用基础研究,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方邦江带领团队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创造性构建了“复元醒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学术理论,并通过了临床与基础的系列研究,揭示中医药防治急性脑梗死的机理。该项目在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2项重点项目支持下,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脑梗死血管稳态与重建、中药有效提取物对缺血后损伤的保护等相关机制研究,并对“急性脑梗死”的常见治疗方法及后遗症治疗等进行了基础与临床的探讨。

“复元醒脑”防治体系已在上海市6家医院进行推广与应用。学科建设成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临床专科,完成2部专家共识、4部规划教材和4部专著,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6篇,共引用390次。


项目名称: 耐药肺结核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完 成 人: 张惠勇、鹿振辉、肖和平、张彤、姜昕、郭晓燕、张少言、马子风、郑月娟、王兆龙

该项目属于中医药防治肺结核领域研究。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张惠勇带领项目组成员,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创制新药等支持下,与全国中西医领域多学科团队协同创新,提高耐药肺结核病的防治水平,取得4项科技创新。

主要创新点:60年前团队率先提出“阴虚瘀热”是肺结核基本病理要素,“滋阴降火、行瘀杀虫”的基本治疗原则,近10年完成了全国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深入揭示了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病理基础。我国首次由中医单位牵头联合全国主要西医结核病单位,先后完成多个高质量临床研究,集成优化形成了耐药性肺结核有效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首次联合构建了肺结核中药新药研究平台,产学研相结合开展肺结核中药新药创新性研究。推动构建了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平台,联合开展抗结核中药复方免疫微生物复合调控机制创新研究。

有力推动我国中医药结核病学科发展,逐步改变了我国中医结核病薄弱的学科状况和专业认知,项目组发表中医药结核病相关论文42篇,专著7部,专利1项,新药1项,转化1项,国标2项,国家级及省部课题7项。全国25家结核病医院推广,带动5个结核病医院中医结核科。牵头成立“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分会中医学组”。


项目名称: 基于扶正祛邪法多维肺癌中医防治模式的建立与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 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

完 成 人: 李雁、吴建春、方志红、潘秋辉、朱诗国、骆莹滨、罗素霞、杨庆源、朱为康、殷晓聆

该项目主要以肺癌为主要研究病种,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李雁带领项目组成员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验证“扶正祛邪法”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主要创新点:在“阴平阳秘”理论指导下,强调“扶正”与“祛邪”并重,创新性地提出“扶正法”与“祛邪法”是抑制肿瘤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的两方面,形成了“扶正祛邪”法学术创新理论。通过系统临床研究,验证“扶正祛邪法”治疗方案防治肺癌的有效性,并探究其有效性机制,构建和确立了在肺癌防治中“扶正祛邪法”的防治体系。在探究“扶正祛邪法”中药抗肺癌的基础研究方面,从肿瘤微环境的整体调控角度,揭示了扶正祛邪复方阻抑肺癌细胞生长、防治转移的多靶点、多环节的抗癌效应,丰富和发展“扶正祛邪法”治癌学术理论的科学内涵。

该成果共获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资助26项,发表论文68篇(SCI收录10篇,总IF:31),培养硕博士41名,诊疗方案在全国7家单位推广,学科团队恶性肿瘤患者年服务量逾20万人次。